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悲喜交加--2003年校园人物十“最”

2004-01-16 17:03 管理员
2004-01-16 13:46:40 / 东北网

  □最“狠”的人:周济

  周济发狠话了。

  2003年8月1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视频会议上咬牙重申:“学校乱收费,校长要撤职!”

  据保守估计,10年间全国教育乱收费总额超过2千亿元,教育乱收费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不满和指责,整治教育“黑金”已经刻不容缓。周济的狠话以及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学校收费巡查制度并出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实施意见等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都使人感到这一回政府要动真格了。

  面对教育乱收费,我们衷心希望周部长能够再狠些,再狠些。

  □ 最不应被遗忘的人:海城三千小学生

  海城被豆奶毒倒的三千学生是辽宁海城某些部门与领导讳莫如深的话题。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并不鲜见,但如此大规模的小学生中毒及个别人死亡事件,却被如此长时间的隐瞒,不能不引起社会的质疑。 “3·19”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没有按规定上报国家卫生部,反而对带孩子进京看病的家长作出“后果自负”的警告,海城往北京方向的火车票停售,一些学校还安排老师“家访”,看“家里有没有人去北京”。直到20天后,因有学生进京求治,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才通过媒体报道获悉此事。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为何等了这么长的时间海城方面才正式对外宣布?为什么没有按照国家《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上报卫生部?海城市这些令人称奇的应对举措说明了什么?

  从年初到岁末,我们的疑问并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11月11日海城毒豆奶案开审,受害学生家长对开庭消息竟均不知情,而该事件中已死亡女生李洋的母亲,也因对女儿的离去无法释怀而于2003年6月服毒身亡。面对死者,我们不能遗忘,孩子尸骨已寒,正义良知安在?

  □最愤怒的人:西安大学生

  2003年的历史将证明,秦皇汉武的阳刚与尊严依然流淌于他们的血脉。

  2003年10月29日,西北大学外语学院举行第三届外语文化节演出。一名日本外教和三名日本留学生在演出中,挑衅性地表演了极为下流的动作。其无耻之举招致西北大学师生的强烈不满并引发全市高校师生的抗议风潮。这一事件以西北大学开除了肇事日本留学生,肇事的日本外教和三名留学生做出书面道歉以及我外交部对日本提出交涉和警告告终。

  □最高兴的人:在职考研者

  教育部出台了新的硕士招生政策,考生报考不再出示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产生问题由其双方依法自行处理。这一政策对那些为报考时开不出单位证明的在职考研者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联系刚召开过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人们感受到了改革春天的脚步。祝愿我们的教育制度与那些束缚人才自由流动的旧做法彻底告别,真正成为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助推器。

  □最苦恼的人:北大改革者

  2003年5月12日,许智宏校长签发《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草案在燕园内外激发强烈反响,更有人称之引发了中国大学人事体制“大地震”。北大校方表示,改革就是改变目前一进北大就终身制的状况,取消一年一度运动式的职称评定制度;院系在聘用教师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但参与讨论者对改革的一些主要做法,如将矛头主要针对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讲师和副教授,却回避触及那些授课能力和研究水平都明显不如副教授甚至年轻讲师的老教授的利益,不去触及北大行政管理系统的既得利益。沸沸扬扬的北大变法实际是以校方做出一系列妥协而最后实行。毕竟,多年的传统观念和势力仍然很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他们敢于向自己挑战本身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 最可恶的人:禽兽教师

  2003年7月16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小学教师程世俊因强奸猥亵6名女生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被判处死刑。该犯在课堂上长达两年多之久强暴猥亵学生的行为,竟然没有引起学校任何教师和校领导的一丝注意。当家长提出报警的时候,该校校长竟然反对。2003年12月17日,震惊京城的通州某小学教师陈有海奸淫猥亵幼女案一审宣判。被告以强奸罪、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有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教师栗锋,重庆市大足县回龙镇小学教师杨云仲,陕西省白水县小学教师王福荣……等等。这些教师败类的兽行,给受害女生以难以愈合的创伤,同时严重败坏了人民教师的公众形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除教育部门和执法机关对此一定要严肃处理,从重打击外,也需要全社会来关心,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教育环境和法制环境,真正地保护孩子们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同时,关注教育者的性心理健康,也应被提上议事日程。

  □ 最令人震惊的人:3名初中生泯灭人性打死女乞丐

  2003年5月6日晚,陕西城固县二里镇的3名初中生相邀吃烧烤,因与女乞丐李文兰发生口角,3人于晚11时许对李文兰进行毒打,并将其拖至油菜地里,用油菜秆插入李的阴部乱戳。整个施暴时间长达1个小时30分钟。李文兰将救治无效,于5月10日死亡。这起恶性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极大震惊和义愤。他们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暴行引起人们的思索,是什么让这3个初中学生如此残忍?是学校的责任?是家庭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还是学生自己的责任?

  □最有炒作价值的人:陆步轩

  陆步轩也许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一直在躲闪媒体的追踪。38岁的陆步轩当年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此后他经历了不少生活波折,在屡遭失败后,因生计所迫,1999年和妻子在长安县贩肉度日。

  人们当然可以认为人不应该因职业而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陆步轩所在的正是人才最匮乏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像陆步轩这样的名牌大学高才生却干着和他的知识不相称的工作。有人指出,当前我国传统的身份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带有严重的计划与行政命令色彩,决定了人才管理制度体系的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特征,虽然人才积压与短缺矛盾突出,可人才流动却举步维艰。不知 “有关部门”是否能从陆步轩身上有所思?然后,有所为?诚如是,则媒体“热炒”之功大矣。

  □ 最侥幸的人:经过“专家点题”四级考生

  9月20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有考生反映,宇航考试培训学校在地质大学举办考前四级“专家点题”,至少有50%的试题与“点题”相同或相似。经过网上不断升温后,有关部门于11月介入调查,确认此事为窃题案,涉嫌人员已抓获归案。不过,那些经过“专家点题”的学生可以额首相庆,因为已经宣布此次考试成绩有效。

  其实,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漏题本身似乎年年都能有所耳闻,但有关部门的处理却很有耐人寻味之处。问题的实质是,像大学英语四、六级这种考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是否仍然合适,其赢利性背后的政府行政垄断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最较真的人:朱如曾

  6月7日江苏高考数学中的错题事件出来后,处理却一波三折。出题者死不改口,百般遮掩。由此惊动十二位院士。朱如曾、郑哲敏等两院院士联合签名向教育部提出质疑,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袁贵仁也走到前台。经过近5个月4次辩论与论证,有关责任部门内部组织专家论证依然得出了“不是错题”的结论。而院士们则指出,“这是一个高中学生就应该能判别的简单错题”。院士签名的联络人、62岁的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如曾表示:“他们不认错,我就一直关注下去。我要是半途而废了,也会让那些做错事不认错的人产生了抗药性。”感谢朱院士,今天的中国就缺这样较真的人。